戽斗定義(怎樣算戽斗?)
「下顎突出」或是「下顎前突」,英文mandibular prognathism,即是俗稱的戽斗。
側臉下唇以下部位,相對於鼻部山根過於向前突出,上排及下排齒列呈現第三類咬合異常(class III malocclusion)。
上圖左為戽斗臉型,相對於上圖右的標準臉型,下唇以下部位相對於鼻部山根過於向前突出。
戽斗特徵
從正面看,下巴較長,因此臉部較長;可能合併上顎後縮,而呈現出明顯的鼻翼兩側凹陷,讓臉部45度角看起來像似盤子中間凹下去的外觀;從側面看因下巴明顯突出,狀似「彎月」或「茄子」,呈現凹臉型。
戽斗原因
戽斗治療方式和時機
頭帽牽引器(下巴帽 Chin Cap)
青春期間及之前
戽斗可以發生於生長期任何年齡,絕大部份在青春期開始因下顎生長變得更明顯。有些齒顎矯正的學派倡導在青春期之前或之間開始施以頭帽牽引器(下巴帽 Chin Cap)或搭配固定矯正器,用來控制下顎骨的前向生長,獲得初期不錯的療效,但是長期追蹤下來,這些療效卻被後來青春期的下顎生長所抵消。
齒列矯正 / 戽斗矯正
成人時期的功能性戽斗
成人時期因為骨骼生長已經結束,所以齒列矯正方式來治療戽斗的情況只剩下「功能性戽斗」,可以達到不錯的效果。
功能性戽斗就是因為上排齒列的前牙向舌側內凹,因此下巴代償性往前移才能把下排齒列與上排齒列對咬,呈現第三類咬合與前牙深咬的異常,這類患者側臉的戽斗特徵並不明顯,所以齒列矯正將牙齒排好之後,自然下巴的代償性前移不復存在,這假戽斗也就跟著消失了。
正顎手術
除功能性戽斗外,所有成人戽斗
成人戽斗,由於牙齒的地基(骨骼)已經定型,單純的齒列矯正已經無法改善戽斗的臉型特徵,甚至勉強矯正也未必可行,搭配手術才能從根本解決骨骼異常,這就是正顎手術的治療適應症之一,佔正顎手術治療案例裡最大宗。
戽斗除了有咀嚼或發音等功能性的問題外,大多數患者的治療動機,其實是因為社會心理層面的負面影響佔比較高的因素。因此,青春期之前的齒顎矯正治療,只要是患者及家長充分理解,倒未必因可能被生長趨勢抵消療效就不做治療。然而,正顎手術畢竟是侵襲性大的治療,所以需要搭配正顎手術來治療的戽斗,還是等青春期發育過後(女性約16-18歲,男性約18-20歲),再評估及施行較為確實。
戽斗正顎手術療程
如果合併有上顎後縮或其它問題,則需要合併上顎骨勒佛氏一型截骨術的雙顎正顎手術。
常見問題 Q & A
延伸閱讀:開心的嘴型